简介:
肥胖症是怎么回事?科学减重的正确打开方式 近几年,身边肥胖的人越来越多。很多人以为肥胖只是身材问题,其实它已经被卫生组织定义为慢性疾病。今天我们就来肥胖症那些事儿,帮你找到健康减重的科学方法。 你真的算肥胖吗?先看看这个标准 很多人觉得自己胖,但可能只是微胖。判断是否肥胖,上通用的
近几年,身边肥胖的人越来越多。很多人以为肥胖只是身材问题,其实它已经被卫生组织定义为慢性疾病。今天我们就来肥胖症那些事儿,帮你找到健康减重的科学方法。
很多人觉得自己胖,但可能只是微胖。判断是否肥胖,上通用的是BMI指数。用体重(kg)除以身高(m)的,得出的数值:18.5-23.9是正常范围,24-27.9算超重,28以上就是肥胖了。但要注意,这个标准不适用于运动员和孕妇。
还有一个简单方法:量量腰围。男性≥90cm,女性≥85cm,就是中心性肥胖,这种肥胖对健康危害更大。
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很多人都低估了。长期肥胖会显著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,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-7倍。心血管疾病风险也明显升高,高血压、冠心病都可能找上门。
除此之外,肥胖还会导致睡眠呼吸暂停、骨关节疾病,甚增加某些的发病风险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肥胖还会影响心理健康,很多人因此产生自卑、抑郁等情绪问题。
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复杂,常见的有:
1. 饮食不健康:爱吃高油高糖食物,饮食不规律,暴饮暴食
2. 缺乏运动:久坐不动,每天运动量不足
3. 作息紊乱:经常熬夜,生活不规律
4. 压力过大:长期状态导致内分泌失调
5. 遗传因素:父母肥胖,子女肥胖概率增加
想要科学减重,记住这几个原则:
饮食调整:不是不吃,而是会吃。减少精制碳水,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。每餐七分饱,细嚼慢咽。
适量运动:每周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快走、游泳、骑车都是不错的选择。不要一开始就剧烈运动,循序渐进很重要。
作息规律:7-8小时睡眠,不要熬夜。睡眠不足会影响瘦素分泌,让人更容易饿。
心理调节: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,保持良好心态。可以找个伙伴互相督促。
很多人心切,容易走入误区:
1. 过度节食:可能导致营养不良、代谢紊乱,还容易反弹
2. 只吃水果:水果含糖量高,过量反而容易发胖
3. 依赖药:很多产品不明确,还可能损害健康
4. 局部减脂:没有局部减脂这回事,减脂是全身性的
5. 追求:健康减重每周1-2斤合适,太快可能伤身
对于BMI≥32.5的肥胖,或者伴有糖尿病等并发症的情况,建议寻求医生帮助。可能需要医学营养治疗,极少数情况下会考虑代谢手术。
产后妈妈要注意,哺乳期不要刻意减重,等停止哺乳后再开始。中老年人要更谨慎,避免快速减重导致肌肉流失。
减重是一场持久战,需要耐心和毅力。记住,健康的身体比单纯的体重数字更重要。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你一定能收获健康的体态。
如果尝试各种方法都不理想,建议到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或营养科就诊,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