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症的症状与预防 | 30岁后必看的骨骼健康指南
李阿姨弯腰捡东西时听到"咔嚓"一声,没想到竟导致脊椎骨折,医生诊断是骨质疏松惹的祸。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,但很多人直到骨折才发现自己患有骨质疏松症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"沉默的骨骼"。
一、什么是骨质疏松症?
简单来说,骨质疏松就是骨头变"糠"了。我们的骨骼就像建筑物,年轻时不断"加固",30岁左右达到高骨量,之后开始缓慢流失。当流失速度过快,就会形成骨质疏松。
二、这些信号提醒你要注意
- 身高缩水:比年轻时矮了3厘米以上
- 莫名腰背痛:久站、久坐后加重
- 轻微碰撞就骨折:打个喷嚏都可能肋骨骨折
- 驼背明显:脊柱变形呈"罗锅"状
三、哪些人更容易中招?
符合以下特征的人群需要特别警惕:
- 绝经后女性(雌激素下降加速骨流失)
- 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群
- 有家族遗传史者
- 长期吸烟、酗酒者
- 缺乏运动、日照不足的上班族
四、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1. 饮食补钙有讲究
建议每天摄入:
食物 | 含钙量(mg/100g) |
---|---|
芝麻酱 | 1170 |
虾皮 | 991 |
全脂奶粉 | 676 |
小贴士: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,适当晒太阳很重要。
2. 运动要选对方式
推荐这些温和又有效的运动:
- 快走(每天6000步以上)
- 太极拳(改善平衡防跌倒)
- 游泳(减轻关节负担)
- 弹力带训练(增强肌肉力量)
3. 生活细节要注意
• 避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
• 卫生间做好防滑措施
• 床垫选择中等硬度
五、什么时候该去医院?
建议45岁以上女性、50岁以上男性定期做骨密度检查。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医:
- 轻微外伤后持续疼痛超过2周
- 身高一年内降低超过2厘米
- 已经发生过脆性骨折
写在后
骨质疏松虽然常见,但完全可以预防。从现在开始,每天喝杯牛奶,多走几步路,晒15分钟太阳,都是对骨骼好的投资。记住,保护骨骼健康永远不会太早,也不会太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