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:
心脏不舒服别硬扛!心血管内科专你识别早期信号 近天气忽冷忽热,医院心血管门诊的患者明显增多。很多人以为心脑血管疾病是"老年病",但数据显示,35-45岁的中青年患者占比逐年上升。心血管内科医生提醒: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千万不能忽视。 这些症状可能是心脏在 48岁的张先生是一名程序员,近总感觉胸口
近天气忽冷忽热,医院心血管门诊的患者明显增多。很多人以为心脑血管疾病是"老年病",但数据显示,35-45岁的中青年患者占比逐年上升。心血管内科医生提醒: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千万不能忽视。
48岁的张先生是一名程序员,近总感觉胸口发闷,爬两层楼就气喘吁吁。他一直以为是工作太累没休息好,直到某天加班时突然眼前发黑,被同事送到医院才发现冠状动脉已经堵塞70%。像这样的在心血管内科很常见,很多人把疲劳、胸闷归结为亚健康,错过了佳干预时机。
心血管疾病危险的信号包括:突然出现的胸前区感、左肩臂放射性疼痛、不明原因的下颌酸痛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女性患者症状往往不典型,可能表现为恶心、胃部不适或莫名焦虑。
在家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初步评估心脏状况:
1. 测量静息心率:早晨起床时,手指轻按手腕脉搏,正常范围60-100次/分钟
2. 爬楼测试:匀速爬三层楼,如果出现明显气促、心慌需要警惕
3. 血压监测:家庭自测血压超过135/85mmHg就要引起重视
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方法不能替代检查。心血管内科医生建议,40岁以上人群每年要做一次心电图,有家族史或三高人群每半年检查一次。
心血管疾病虽然凶险,但可防可控。日常生活中做好这几点很关键:
• 控制油盐摄入:每天食盐不超过5g,少吃腌制食品
• 选择适合的运动:快走、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3-5次
• 充足睡眠:晚上11点前入睡,避免熬夜
• 管理情绪压力:可以通过冥想、深呼吸缓解焦虑
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,要遵医嘱规范用药。很多降压药、降脂药需要长期服用,不能症状缓解就擅自停药。心血管内科门诊经常遇到擅自减药导致病情加重的。
年轻人不会得心脏病?错!临床发现动脉硬化可能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累积。
体检正常就万事大吉?普通体检可能发现不了早期病变,的心脏检查更可靠。
支架手术后可以高枕无忧?支架只是解决局部问题,后续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更重要。
心血管内科强调,保护心脏健康要从年轻时做起。现在就开始改变不良习惯,就是对心脏好的呵护。如果出现可疑症状,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,不要轻信偏方或保健品宣传。